15萬台幣買日本農村便宜一戶建?Youtuber再度出面澄清立場說明

買日本農村一戶建立場總結

作者在日本農村(以有JR站的小城市為例,不等同於大都市)買了一戶便宜的一戶建,分享個人經驗並強烈建議大多數人不要盲目跟進。

  • 本文僅針對「日本農村的便宜一戶建」做風險與實務面分析,城市房產情況不同。
  • 作者認為購屋並非普適方案;這個決定具有高度個人性與風險,並非所有人都適合。

為何不推薦?六大核心理由(依重要性排序)

買房不等於獲得簽證

無法獲得簽證的關鍵點

  • 在日本買房與簽證類型無直接關聯,買房無法保證獲得長期居留或工作簽證。
  • 不要抱持「買房就能留在日本」或「地方送房就給簽證」的期待;政策對外國人通常有嚴格條件。

幾乎沒有投資價值與增值潛力

不適合投資關鍵點

  • 便宜農村房屋普遍缺乏升值空間,從投資角度看難以獲利。
  • 賣房時須扣除翻修費、中介費、稅賦等,淨利潤可能微薄或為負。
  • 實務觀察:若價格合理仍有人買,但總體需求下降、人口減少是長期趨勢。

做民宿、短租並非簡單變現方法

無法變現關鍵點

  • 民宿經營受法規與簽證限制(需確認是否可申請經營相關簽證或是否為配偶/永住等長期簽證持有者)。
  • 若人不在當地,管理與維護困難;鄉下不一定有專業管理公司可委託。
  • 即便委託管理,作為房主也難保證「想住就住」的自由度,民宿安排須以營運收益為優先。

翻修與維護成本高

維護成本關鍵點

  • 便宜房屋多為老屋,需大幅翻修(浴室、廁所、屋頂、外牆等);日本人工與工事費用高。
  • 作者舉例:浴室翻新或空調安裝的工事費可能接近或超過房屋原價。
  • 自行動手翻修勞累且耗時,影片中呈現的短片段落遠低於實際投入時間與體力。

維持費用與行政繁瑣

費用手續關鍵點

  • 水電瓦斯等有基本費用,即使不常住也要支付基本料金;停用與重新開通需預約、等待人員上門。
  • 地方性成本如除雪(北海道等)也需考量。
  • 這些經常性支出累積後不可忽視,可能高於預期。

語言與社交適應門檻高

門檻高的關鍵點

  • 不會日語在日本小鎮生活會遇到很多無法透過翻譯解決的實務問題(如工事溝通、行政手續、緊急事務等)。
  • 即便會日語,跨文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也不是容易的事;寄望藉換環境就能建立理想社交生活,成功機率有限。
  • 在鄉下找中文服務或社群不容易,需有心理準備與語言能力。

其他次要但實際的考量

  • 昆蟲多、隔音差、除草與庭院管理等日常瑣事會增加生活負擔。
  • 購買價格低可能是個別談判的結果,附近房價不一定普遍如此低,難以複製作者的成交條件。
  • 作者自述該決定帶有賭博性質,適合有心理承受風險與時間、資源投入的人。

作者的建議與結論

結論重點

  • 作者不建議大多數人效仿他的做法;此行為具有高度個人性與風險。
  • 若仍有強烈興趣,應充分準備、學習與調查。

實務建議

  • 先學日語:建議至少努力到 N2 級別,能讀懂日文房屋資訊與與當地協力者溝通。
  • 自行查原始資訊:直接在日本房地產網站查看一手資料,而非只信社群媒體或營銷短片。
  • 預估完整成本:含翻修費、工事費、每月基本費(電、水、瓦斯、網路)、除雪、稅費、中介與交易手續費等。
  • 考慮簽證與法規:若計畫經營民宿或長期居住,先確認簽證可行性與當地法規(營業許可、消防、建築等)。

快速摘要(方便記憶)

  • 買房不等於取得簽證。
  • 便宜農村房多無投資性,翻修與交易成本高。
  • 做民宿受簽證與管理限制,不是普遍可行方案。
  • 不會日語在小地方生活困難;語言與社交是關鍵門檻。
  • 若有興趣:先學日語、看一手資訊、估算完整成本、並衡量自己的時間與資源。

影片出處 https://youtu.be/BTDh5vmVc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