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娜絲颱風來襲,周春米線上勘災創舉,民眾讚嘆!

屏東縣長周春米近日因「北歐線上勘災」引發爭議。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,屏東2日累積降雨量高達489毫米,災情嚴重。然而,周春米正於北歐考察,未能親自坐鎮指揮救災,僅透過臉書宣佈停班停課及後續復原進度,引發外界批評。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柳采葳在臉書砲轟,認為縣長應留守家鄉,並質疑其事前未確實檢查光電業者防颱措施,導致沿岸光電浮台飄流成生態威脅。柳采葳更指控民進黨雙重標準,呼籲民眾726投下不同意罷免票,讓民進黨「大罷免、大失敗」。

回顧過去,2008年時任台東縣長鄺麗貞、2009年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,也曾因災害發生期間不在崗位或外出被批評甚至辭職。柳采葳認為,民進黨現今仍用較寬鬆標準檢視自己,對手卻嚴苛要求。此事件也牽動即將舉行的「大罷免」,成為藍綠攻防焦點。

周春米北歐線上勘災 重點整理表

事件主軸 內容
災情概況 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,屏東2日降雨489毫米,全台最高
爭議原因 屏東縣長周春米赴北歐考察,僅線上指揮救災,被批評未親自坐鎮
主要批評者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柳采葳
批評內容 未檢查光電業者防颱措施、光電浮台飄流、雙重標準、呼籲不同意罷免
歷史對比 鄺麗貞、薛香川皆因災害期間不在職位遭批判或辭職
民進黨回應 依舊推動「大罷免」,被質疑破壞民主秩序
災後支援 新北市侯友宜調派機具、人力協助嘉義市復原
社會討論焦點 首長災害期間應否親自坐鎮、公平檢驗不同政黨的標準

這次爭議不僅牽動地方治理信任,也攸關即將到來的政治罷免行動,成為台灣社會與媒體熱議話題。

另外,屏東佳冬海域發生一起嚴重的環境事件。受到中度颱風丹娜絲侵襲,由經濟部補助一億元、總經費高達三億元的「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開發計畫」在強風巨浪下完全潰散,浮台結構體大量被沖上岸邊,殘骸綿延長達二公里,對當地海岸線造成嚴重污染,引發居民強烈不滿。

根據目擊民眾描述,颱風過後整片黑色浮台殘骸布滿沙灘,原本應架設在佳冬外海3.1公里處的浮台基座被海浪擊垮,光電板也不知去向,只剩載浮載沉的基座。民眾批評這樣的設施「不堪一擊」,質疑耗資三億元的計畫根本無法抵禦台灣常見的颱風氣候。

對此,屏東縣政府已勒令業者全面停工,並要求在限期內完成殘骸清除,提出改善計畫。業者則於7日派遣吊車進行岸邊清理,表示大部分設施未損壞,回收後仍可再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