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做電商,蝦皮還是首選嗎?誰適合做蝦皮?

新手做電商,蝦皮還是首選嗎?如果你的月營業額能突破10萬元,有一件事必須要做到,才能提前避開平台的風險。這集要聊的是,對新手來說,蝦皮是不是最好的選擇。之前我做了兩支關於蝦皮的影片,流量很好,但也收到了很多批評。很多經營蝦皮的朋友(不是消費者)私訊我問:這樣還要繼續做蝦皮嗎?要不要早點退出?所以我乾脆拍這支影片分享我的看法。

結論是:
蝦皮能做,但不要把所有資源都投入蝦皮,這樣非常危險。剛開始做電商時,蝦皮通常會是你營業額最大的一塊,如果你一刀砍掉蝦皮,那幾乎是把自己斷了後路。

誰適合做蝦皮?

幾年前,有朋友問我一個剛畢業想投履歷做電商的表弟怎麼辦,我建議他先去蝦皮練手。因為蝦皮是電商經營的最低門檻,你只要有蝦皮的經驗和成績,對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。即使月營業額只有2萬元,也是一種實績。

蝦皮的好處是,只要你能累積50、60萬的銷售額,就能成為競爭力強的人才,品牌商和通路商都會看重你。這就是為什麼蝦皮是新手最好入門的地方。

當然,蝦皮不是沒有技術要求,有人用它做到年營業額過億,那需要很強的經營技巧。

影片出處

 

蝦皮與其他平台比較

如果你只看不花錢,把同一件商品放在蝦皮、露天、旋轉拍賣、Y拍、PChome商店街等平台,哪個先賣掉?答案是蝦皮。蝦皮有獨特的演算法和大量流量支持,即使不投廣告,也能幫你賣出產品。

蝦皮屬於C2C(消費者對消費者)平台,賣家最多,流量最大。價格策略上,只要你價格合理或稍微便宜點,就容易賣出。

如何用蝦皮練手?

目標是做到月營業額10萬元以上。蝦皮的平均客單價大約300元左右,所以10萬營業額大概是每月出貨約330件。

  • 半年做不到10萬?
    可能是選品錯誤(紅海市場太競爭)、商品頁面設計差(圖片、文案、關鍵字)、出貨慢或售後服務差等問題。這些問題需要改善,不然換平台也不會好。
  • 三個月內破10萬?
    表示你基本功不錯,商品和物流流程OK。這時候建議開始考慮多平台經營,甚至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  • 一個月就破10萬?
    這種程度直接多通路經營,擴張規模,不要只盯著蝦皮。

新手做蝦皮要注意什麼?

很多人忽略營業稅問題。臺灣規定,如果月銷售貨物超過10萬元,需要申請統一發票或行號開立收據,超過20萬以上建議成立公司開發票。逃漏稅風險很高,一旦被抓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刑責。

為什麼不建議長期待在蝦皮?

很多前輩賣家都被市場競爭和平台規則壓得喘不過氣,比如曾一天賣2萬筆訂單的大賣家也熄燈了。原因是快銷品市場競爭激烈,大家拼價格砍利潤,成本壓力大,倉租和人工成本高漲,有時利潤根本不夠負擔這些費用。

例如有賣場從年營收270萬到600萬再跌回300萬,最後頂讓帳號,就是因為經營壓力太大。

蝦皮是新手練功場,但不要all in

蝦皮適合練習電商操作流程:上架、拍照、寫文案、出貨、客服、退貨處理、買廣告試錯等。但做起來後,要盡快往外發展,比如建立自己的品牌網站和流量池。

現在主流趨勢是自己做流量,導流到自己的官方網站去結帳,這樣可以拿到會員資料做再行銷,提高毛利。

例如用TikTok、YouTube、IG做內容吸粉,再把流量導到官網或團購群組。自己掌握流量才有長久生意。

公司成立建議

超過月營收20萬以上,要成立公司開發票。建議直接開股份有限公司,不要開行號。行號無限責任風險大,公司有限責任更安全,也方便日後資本運作。

總結

  • 蝦皮是新手做電商的最佳起點。
  • 做到一定規模(至少月營業額10萬)後,要多渠道發展,不要只靠蝦皮。
  • 注意稅務合規,避免逃漏稅風險。
  • 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流量池才是長遠之道。
  • 公司開立股份有限公司比行號更安全。

希望這些分享對你在電商路上有所幫助!